“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好新啊……”
“高考语文试题怎么越来越像政治了……”
“感觉自己的答题套路都不会用了,不知道怎么答题啊……”
2018年山东全科加入新课标全国卷,采用新课标I卷。
2018年的高考语文发生了哪些变化?
精准落实立德树人 强化学科核心素养
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在进一步反映时代要求、助推素质教育上作出新探索,更好地彰显和发挥了语文科在高考评价体系中“立德树人”“育才成人”“以文化人”的独特功能。核心素养在命题中的渗透也在逐渐加深。那么,何为“核心素养”呢?
“核心素养”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《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》中,是指:学生应具备的、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。它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发展。用当今学科教学的术语来表述,“核心素养”就是知识、技能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。其实质就是要回答“培养什么样的人”这一教育的最根本问题。
如全国I卷作文试题“世纪宝宝中国梦”,既选取新世纪以来中国在科技、民生以及综合国力、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成就作为材料,又选取“2020”、“2035”这两个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,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作为材料,充分发挥作文题的积极导向功能。通过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、使命和挑战”这样饱含启迪、指明方向的引导语,启发考生不断增强自身与同代人的获得感、荣誉感、责任感。
基于宏观“核心素养”,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形成的“学科核心素养”是语文学习价值体系的内核,它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,又能反映语文学科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,是语文学习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。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(2017年版)》把“语文核心素养”分解为四维要素:
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学习应该这样学:
1.重思维训练,培养综合能力。
2.重阅读训练,强化基础知识。
3.重传统文化,加强传承理解。
综合能力:
理解能力 分析能力 比较能力
概括能力 综合能力 推理能力
论证能力 判断能力 筛选能力
基础知识:
字 词 句 段 篇 章
文化理解:
经典诗文 国学经典 文学常识